【字形】古篆
【构造】象形字。古文像舂坑形。最初挖在地上,不能移动。后来则穿木凿石而为之。其中四点是挖掘留下的痕迹,犹如磨盘上的齿纹,以便舂捣。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臼。注意:此字与“臼”(双手)不同。
【本义】《说文·臼部》:“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中米也。”本义为舂米的器具。
【演变】臼,本义为 ❶ 舂米的器具:断木为杵,掘地为~。引申泛称❷ 舂捣器具:蒜~子|捣药~中。又比喻❸ 像臼的东西:~齿。
【组字】臼,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臼部。凡从臼取义的字皆与舂捣、坑等义有关。
以臼作义符的字有:臽、臿、舀、舂。
以臼作声兼义符的字有:䊆。
以臼作声符的字有:桕、舅、舊(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