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疆风情
探秘 | 和田玉怎么炼成的
2016-07-26 10:15 来自: 统战部

拍摄地点:新疆和田市伊力其镇凯普单阔恰(鸽子巷)

拍摄对象:玉雕艺人

拍摄人物:那依甫·伊斯马义

组图说明:和田作为玉文化的发源地,不仅产玉闻名天下,玉雕工艺也渊源流长。老艺人们根据玉石的自然形状、质地、色泽、纹理和通透度,经过选料、相玉(审玉)、设型、雕琢、修饰、抛光等系列工序,除其瑕疵,掩其绺裂,顺其光泽,力求料质、颜色、造型浑然一体,题材与工巧、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古老的玉雕作坊虽然通了电有了现代气息,老艺人依然坚持手工制作。

祖上传下来的雕琢工具,被老艺人一件不落地珍藏着,现已成为历史的“活化石”。

父亲留下来的唯一一件玉雕作品——墨水瓶,也被老艺人珍存至今,现在也已“绝版”。

老艺人经常到市场上去“捡漏”,淘些便宜的原料。

昆仑山中一种接近金刚砂的物质,砸碎后可作为“解玉砂”,用于磨玉。

老艺人抓起一把“解玉砂”,用手摩挲着,讲述它的用途。

老艺人的儿子虽然不愿意从事玉雕行业,但毕竟心疼辛劳的父亲,所以时不时会到作坊搭一把手。

每当选好了玉料,老艺人都要仔细审度、认真设型。

若不能独具慧眼,若没有好的设型,雕琢技艺再高,也出不了传神的精品玉器。

老艺人的眼神儿已经不太好了,他只能“逼”儿子帮忙“沾刀具”。

从老艺人沧桑的手可以看出,他在雕机旁坐了多少个年头!

玉料上机后要细磨慢切——琢玉的过程是艺人用灵魂同玉石交融的过程。

经过艺人全身心的投入,玉件基本完工——沉睡在乱石瓦砾中的美玉,终于呈现出惊世骇俗的丽质!

这些朴实润泽、晶莹细腻的玉器,都是老艺人亲手雕琢的。

这是现代玉雕大师的作品——韵味古朴。

这是具有抽象特征的后现代玉雕作品——风格新颖。

这是和田玉龙喀什河畔的职业捡玉人。

2010年前后,和田玉炒到了天价,每天都有几百上千的挖掘机把河翻个底朝天。

和田玉市场真假难辨,全国各地都有和田玉买卖。

瞧,这才是真正的和田玉籽料。

?

【后记】

据《天工开物》记载:“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砂,足踏圆盘使转,添砂剖玉,遂忽划断。”万万没想到,这段描述竟与我亲眼所见的景况完全一致!当我把三脚架扔进老吉普的后备箱,坐在破旧不堪的副驾驶座上,晃晃悠悠地来到一处维吾尔民居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布局简单的小作坊——尤其是作坊中央那架木制的琢玉车床,以及车床旁边几个盆子里堆放的大大小小的玉料。

琢玉车床的主体构造是一个高约160厘米、长约190厘米、宽约100厘米的木制框架,架子中部有一个固定的木滑轮,滑轮上有传动带与下边的两个脚踏板相连。

只见老艺人那依甫·伊斯马义把一个铁皮圆盘刀横着插入木滑轮的插口中,再将玉料对准圆盘刀刃,然后用脚上下踩动踏板,铁皮圆盘刀就飞快地左右旋转起来。

铁皮圆盘刀下面有一个木盆,里面盛着水和砂石。那依甫·伊斯马义一只手把玉料按向圆盘刀,另一只手不停地往玉石上浇砂浆,结果,玉石就一点一点地被切开了……

那依甫·伊斯马义说,这盆里的砂子可不是随便找的,它叫“库木塔西”,是由昆仑山中所出的一种青砂岩粉碎而成,专门用于切割研磨玉石,俗称“碾玉砂”,学名“解玉砂”,即便是换成尖头的钻具进行钻孔操作,如果不使用这种“解玉砂”,也是不能够完成作业的。

艺人在碾琢玉器时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粗细的解玉砂,从而遗留金属工具无法仿效的碾琢痕迹——解玉砂痕迹,形成自己独有的工艺特点。所以,辨别玉器是手工雕琢还是机械制作,从解玉砂打磨痕迹就可以判定!

若采用四十倍至百倍的高倍放大镜观察,可以清晰发现“解玉砂痕迹”:玉器表面存在长短不一、不规则的杂痕——乱线如杂草状的痕迹,手感却光滑润泽……

为此,藏家多把“解玉砂痕迹”视作传世古玉最重要的鉴定标准。(宣传处推荐自 最后一公里 文/图 韩连赟)

编辑:丁贵子
主办单位:bet365亚洲真人     新ICP备16000115号-1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