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疆风情
喀什老城:从古老走向现代
2016-07-19 16:40 来自: 统战部

改造后的喀什老城一隅。

每次走进阳光下的喀什老城,总有一种难以平静的激动。阳光下依然是一片屋顶的海洋,高高低低形状各异,堆积、拥挤在一起,但又自有内存逻辑。这个逻辑就是尽可能地挤出空间,挤进更多的生活。

7月中旬,记者再次走进了古老而又年轻的喀什古城。

现代和历史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汇集

如今,走在喀什老城的街巷里,感受到的不仅是老城的历史风貌,还能从一间间改造后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居里,感受到老城人观念的变化。一边是传统的铁匠铺里传出的叮叮当当敲打声,另一边是创客公司的年轻人用互联网和全国各地客商洽谈业务。曾经的车马店,改造后成了极具民族风情的青年旅社。老城里小巷的改变也拓宽了小巷人的视野,新的文化元素和历史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汇集。

家住老城区阿图什巷的伊拉木江?艾山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生意,经营布匹,从广州、上海进货,再出境将货发到俄罗斯、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现在,伊拉木江一家搭着老城改造的快车住进了装饰一新的新房。

7月15日,记者走进伊拉木江家的院子,立刻被繁复富丽的木雕装饰吸引,雕花的木柱绕二楼一圈,形成了合围的回廊。繁复的草叶果实雕饰,让整个建筑有一种王宫般的华丽。这是一个四壁合围的小院,主体二层高,第三层是个用于晾晒的平台。因为加了透明顶棚,形成了从上到下透亮的空间,楼上楼下盆栽植物生机勃勃,院子里有洗手池、卫生间和厨房。二楼挂了天然气壁挂炉,整幢建筑以地暖取暖。伊拉木江说,天然气取暖带做饭,一年用5000元就差不多了。过去冬天取暖靠生铁炉子,一年2吨煤还不够,麻烦,而且房子里很脏。

老城改造让阿图什巷变了样,所有的居民都住上了这样有天然气有卫生间的房子。政府出资以8级地震设防的标准帮居民完成房子的基础框架。房主只负责封顶装修,伊拉木江为这所建筑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房子只花费了7万多元。

对新家,伊拉木江满心喜欢,当记者问他对某些人“改造破坏了老城的古老居住方式,是对文化的破坏”这一说法的看法时,他问记者知不知道老城过去流传的四句话,“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自来水墙上挂,大小便房上爬。”他说,“说那些话的人现在看到这样好的房子,嘴巴一定会闭上。”

家住亚瓦格街道托尔亚瓦格社区的艾孜孜?艾力老人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房子占地面积103平方米,同以前的土房子外观一样,门窗、屋顶的木质雕刻还是当地的传统风格,只不过土墙变成了砖混,从前的危房变成了如今的抗震房。

喀什老城改造是从阿热亚路开始的,阿热亚路从东向西弯弯曲曲伸入老城,北面是阔纳代尔瓦扎巷、恰萨巷、欧尔达希巷等古老幽深的巷子,喀什人把这里叫作花盆巴扎。这个陶制品街市已有上百年历史。不止卖陶器,市场有的东西,这里全有。

过去进城的人,都是赶着马、驴车,人进城交易,车马停在城门外,出来住车马店。吾拉音?库尔班家的车马店传到第四代了,只不过现在没车马,住的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楼下一个床一晚上7块,楼上5块。”吾拉音说。

现在,虽然整个院子都进行过改造,但经营内容没变,是喀什周围农民进城首选的廉价旅馆。同在阿热亚路上,速8连锁酒店的价格是吾拉音的车马店的10倍甚至20倍以上,那里住的多是外国游客。

保留了古城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真实性

前面开店加工和销售,后面居住生活,这是喀什老城最原始也是最有活力的生活样式。每种商业和手工艺都能找到它固定的场所,而一旦形成规模,整条街就以这种手艺或者铺子命名。他们“盘腿坐在铺在地上的毯子上,等待顾客的到来,他们用不着吆喝着拉客,吆喝着拉客是那些街道上没有固定摊位的小贩的特权。”这是瑞典汉学家贡纳尔?雅林笔下1929年的喀什。

如今,花盆巴扎还和贡纳尔?雅林看到的一样,只是路拓宽了,建筑变新变漂亮了。打馕的还在打馕,卖馕的摊位和馕坑紧挨着,可以看到打馕的整个过程,后面就是住家的老宅子;木工依然在做着旋木的活计,店铺门外摆着琳琅满目的木器组件,有些东西只有老喀什人才会用。比如,挂着的一串东西,很多人以为是烟袋锅,其实是摇篮上小男孩的导尿管。在全世界都是纸尿裤的时代,这种东西只在喀什有市场。

古老巴扎不变,古老的手艺也留了下来。阿不都?艾尼坐在店门前为一把一人多高的铜壶雕花。他两腿骑住铜壶,一手锤子一手凿子击打铜壶表面,受击打的部分会留下凹下去亮闪的花纹。

从17岁开始跟父亲学手艺,现在阿不都和哥哥弟弟合开这家铜器店,已经是第6代传人。在这个以加工铜器命名的“铜巴扎”上,匠人们在用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的技法,打造现在的生活。

老城改造的总原则是在确认私有房基地的情况下,不增不减面积,原地拆建。历史形成的巴扎一律保留并尽量扩大门面商铺,让居民能够有条件做生意,提高就业和收入。也有些人永久地离开了。如果愿意置换出老城,不足50平方米可补足50平方米,超过50平方米的按照一比一置换。

喀什老城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万人,这个数字据说超过中国人口最密的上海。每当家里有儿子结婚,人们就在老房子上加盖一间,实在没地方可加了,就挤占天空,“过街楼”就这样产生了——将房子跨越小巷,搭在对面邻居家房子上。悬在小巷的半空的房子,成了喀什一景。

改造最直接地带来老城房价和租金的陡然上升,肉孜?阿扎提20年前用15万元在花盆巴扎铁匠铺旁边买下了一座占地1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改造后3层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不改造不值钱,现在就是400万元也不会出手。”他说。

道路、公共设施、居住环境的完善使喀什老城的软硬环境升级很多。而打造5A级旅游景区,让喀什的前景更光明。一些人早发现了其中的商机,跃跃欲试。改造也是一个机会,让新鲜的东西也乘机楔入老城。新喀什续接在旧喀什上,让喀什显得驳杂纷繁,古老又现代。

喀什地委委员、喀什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喀什市委书记陈旭光说:“在老城改造过程中,高度关注和解决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住房问题的弱势群体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感情,使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

负责亚瓦格街道托尔亚瓦格社区老城区改造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2009年开始动员居民对老城区危旧房进行改造时,社区干部一次又一次挨家挨户动员,讲解老城区改造的意义,可是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不是舍不得自己的房子,就是对危旧房改造抱有疑虑。如今,老城的居民一提起老城改造,每个人都交口称赞。

恰萨街道的铁匠铺街,原来这里是一排破旧黑暗的打铁铺,2010年改造后,贴着民族花纹砖墙面高耸的烟囱,改变了过去铁匠艺人烟熏火燎的生存状态,一字排开的铁匠铺门前摆放着各种家庭用具和门脸装饰铁器,游客来到这里都会被民族特色建筑和民间手工艺深深吸引。

喀什市为了有效保护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格局风貌和建筑肌理,在改造的过程中,组织设计单位按原面积、原式样和居民意愿开展“一对一设计”,设计方案与住户见面、讨论修改,并经住户和邻里确认后再签订危旧房改造协议书,然后再进行施工图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有利于协调居民之间的产权矛盾,最大限度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保留了老城居民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尽最大努力保证了喀什古城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真实性。

创新的老城区改造方式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破解了世界老城改造的难题,这一做法获得了国际、国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官员卡贝斯(音译)一行在喀什考察期间给予老城改造高度评价,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上推广老城改造经验,分享老城改造成果。(宣传处推荐自新疆日报? 作者:朱明俊)

编辑:丁贵子
主办单位:bet365亚洲真人     新ICP备16000115号-1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