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哈尔墩社区:不是一家 亲如一家
2017-03-16 来自: 统战部

《中国民族报》社记者“走进塔城”系列报道:

哈尔墩社区:不是一家 亲如一家

沙勒克江·伊明讲述自己与红旗的故事

“我们社区最大的特色是多民族居住,最大的优势是各民族团结,最高的荣誉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面对记者,哈尔墩社区党支部书记玛尔哈巴·库尔班兴奋地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北端的哈尔墩社区,辖区总面积1.88平方公里,生活着汉、哈萨克、维吾尔等14个民族的居民共889户2316人。其中,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占社区总户数的30.82%,甚至有由7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近年来,哈尔墩社区先后涌现出“升国旗老人”沙勒克江·伊明、民族团结好邻居玛力亚·卡德尔和刘晓荣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在他们的影响下,社区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唱响了多民族社区的和谐曲。

党和国家的恩情说不完

走进哈尔墩社区三道巷,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里高扬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因为周边大多是平房,所以这面五星红旗特别吸引了记者的视线。原来,这就是被称为沙勒克江大叔的“升国旗老人”沙勒克江·伊明的家。

今年71岁的沙勒克江,每逢国庆节、劳动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都会在自家小院里升起国旗,从2009年至今,他风雨无阻。“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200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想用升国旗的形式感谢党的恩情,团结各民族邻里坚决与民族分裂、非法宗教势力做斗争!”沙勒克江这样解释升旗的原因。

沙勒克江家狭长的院子里竖立着12米高的钢质旗杆,葡萄架下的桌子上摆放着《新疆日报》《学习与科普》等报刊杂志,这里俨然是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及民族团结政策的学习角。这些报刊有的是老人自费订阅的,有的是塔城地区民宗委及社区干部带来的。

“我从小就喜欢红旗。”说起与红旗的缘分,沙勒克江走到屋里,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照片——年幼的沙勒克江与3名解放军战士的合影,他被其中一名战士抱着。照片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沙勒克江经常跟在举着红旗的战士身后,走街串巷。

沙勒克江说,当时他母亲是社区干部,由于解放军战士缺少住所,父母便将自家的部分房屋义务提供给他们使用。整整8年时间,他与解放军战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民族团结的种子也在年幼的沙勒克江心里生根、开花、结果。

“沙勒克江深知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他经常向身边的各族群众宣传社会稳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玛尔哈巴进一步解释说,不仅如此,沙勒克江还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邻居,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如今,沙勒克江的小院已成为塔城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戚朋友、周围邻居都会自发地到他家参加升国旗仪式,有的人甚至带着孩子专门从乌鲁木齐赶来参加升国旗仪式。而对于每位到访者,沙勒克江都会赠送一面小红旗,至今他已发放了1.5万面小红旗。

为了弘扬这种爱党爱国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精神,塔城地区档案局专门在沙勒克江的家里建立了特色档案室,供人参观学习。在档案室门口的笔记本留言簿上,不少人表达了对老人行为的理解与感动,以及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福。

“党和国家的恩情说也说不完,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党和国家给我们的。”沙勒克江动情地说,他会把这项活动继续坚持下去,老了、干不动了就交给儿子,让一代代人用实际行动感谢党的恩情。

百万元不换好邻居

地处塔城市城乡接合部的哈尔墩社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社区,也流传着很多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的佳话。

6年前,考虑到老伴的身体状况,刘晓荣打算卖掉现在居住的平房,换到市里的楼房住,好让老伴冬天过得暖和些。不久,有买家愿出110万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然而,在拿到定金的头天晚上,她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搬走以后,到哪儿找像玛力亚这样的好邻居呢!我有了困难,她比我还着急,能出力就出力,能出钱就出钱,毫无怨言。30多年的相处,让我舍不得跟这个好邻居分开。”刘晓荣说。

上世纪80年代,刘晓荣与玛力亚·卡德尔先后嫁到这里,一个住在六道巷,一个住在三道巷,相距不过百余米。因为两人的丈夫既是同学,又是同事,所以她们经常往来。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患难见真情。问及让两人彼此感动的事情,她们不约而同地说,真的是太多了。

“有一次我家的鸡饲料用完了,我急忙给玛力亚打电话,因为她当时在饲料公司上班。”刘晓荣对记者说,没想到第二天她冒着大雨就给送来了。

在玛力亚看来,刘晓荣对她的帮助更大。玛力亚的大儿子考上大学那年,学费成了家里的大问题。刘晓荣马上送来了2000元,并对她说:“先拿去用,啥时候有钱再还。”在刘晓荣和玛力亚看来,不管谁有困难,另一方都竭尽全力去帮助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她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哈尔墩社区也是邻里关系和谐。“我们虽然不是一家,但却亲如一家。”玛力亚如是说。

流淌在血液里的团结

“在我看来,哈尔墩社区各族群众的团结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他们有着共同的口头禅,可以毫无隔阂地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种氛围让我印象深刻。”中南民族大学2014级民族学硕士生周环对记者说。

去年8月,周环在哈尔墩社区就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关系进行调研。1个月的时间里,周环走访了许多不同民族的人家,那种友善、团结、和谐的氛围让她至今记忆犹新。“很多人都是发自内心地在做民族团结工作,那种主动、积极的态度,令人感动。”周环说。

玛力亚的民族团结文化大院,就是周环调研期间最常去的一个据点。54岁的玛力亚,年轻时曾在社区居委会工作,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退休后,她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饭店,许多上了年纪的人经常到这里找她聊天、说事,她也经常帮助困难群众申请“低保”、贷款等事宜。

“考虑到社区居委会距离部分居民家比较远,社区党支部成员经过商议,决定在玛力亚家设立居民说事点。”玛尔哈巴说,居民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在居民说事点里一吐为快,“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争取做到小事及时议、大事集中议,为居民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便利。”

而玛力亚家的院子,也被人们称作民族团结文化大院,成为社区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如今,这里每年都会举办“邻里节·百家宴”,各族居民带着自己的拿手菜,以菜会友,场面非常热闹。

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急百姓所急,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哈尔墩社区针对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如社区的绿化美化、休闲娱乐设施等诉求,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先后投资1660万元实施了片区改造工程,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此外,哈尔墩社区还充分发挥塔城多元文化融合共生的优势,围绕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接地气、暖人心、聚人心的文化活动,真正达到以活动融心、融情、融志的效果,巩固和提升社区各族居民“不是一家,亲似一家”的友好关系。

(塔城地委统战部撰稿:安宁宁 责编:阿不力克木·阿布都拉)

?

编辑:王新彪
主办单位:bet365亚洲真人     新ICP备16000115号-1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号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638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