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文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白话文
再往西二百五十里,是座騩山,它坐落在西海边上,这里没有花草树木,却有很多玉石。凄水从这座山发源,向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许多采石、黄金,还有很多粟粒大小的丹沙。
总计西方第一列山系之首尾,自钱来山起到騩山止,一共十九座山,途经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神是诸山神的宗主,祭祀华山山神的典礼:用猪、牛、羊齐全的三牲作祭品。羭山神是神奇威灵的,祭祀羭山山神用烛火,斋戒一百天后用一百只毛色纯正的牲畜,随一百块瑜埋入地下,再烫上一百樽美酒,祀神的玉器用一百块玉珪和一百块玉璧。祭祀其余十七座山山神的典礼相同,都是用一只完整的羊作祭品。所谓的烛,就是用百草制作的火把但未烧成灰的时候,而祀神的席是用各种颜色等差有序地将边缘装饰起来的白茅草席。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1.騩(ɡuī)山:山名,即今青海西宁的日月山。
2.鐓(cún):同“蹲”,指蹲踞的意思。
3.西海:这里指今青海湖。
4.凄水:水名,即今倒淌河。
5.海:这里指青海湖。
6.采石:彩色的石头。
展开全文
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1.冢(zhǒnɡ):大,这里当指大山神。
2.祠:祭祀。
3.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4.烛:照明用的火炬。
5.斋:斋戒,指祭祀前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6.牺:古代指供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
上图为铜牺立人擎盘,战国, 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1965年长治市分水岭出土。
7.瘗(yì):埋葬。
8.瑜:美玉。
9.汤:指烫(酒)、温(酒)。
10.樽(zūn):酒杯。
11.婴:颈上的饰物。
12.珪(ɡuī):同“圭”,古代祭祀时用的条状玉器,上尖下方。
13.毛牷(quán):带毛的纯色的全牲。
14.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物。
15.纯:镶边。
这一段我觉得是经过后人杜撰的,前文的手法和这根本就不一样。
为什么呢?感觉,当你看过1万本书后你就知道了 。
我认为某个方士得知这书,当时高权也好此道,其参不透此书,改之,加以神话,取悦高权。后权政突变,新权不喜此道,将此书列为邪书,全部销毁。所以这样就没有全部被流传下来。
有或者是某高权得此书,高权也好神道,参不透此书,改之,加以神话。后权政突变,新权不喜此道,将此书列为邪书,全部销毁。所以这样就没有全部被流传下来。
西山一到此结束了。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